姜瘟病又稱青枯病,是危害極其嚴重的一種毀滅性病害。發病地塊,輕者損失10%-20%,重者損失可達50%以上。
(1)姜瘟病癥狀與侵染循環 姜瘟病主要危害地下根莖和根部,亦可危害地上莖和葉片。地下莖(姜塊)受害,初呈水漬狀、黃褐色,后內部組織軟化腐爛,擠壓可流出污白色米水狀汁液,有臭味。根部受害,呈淡黃褐色腐爛;地上莖受害呈暗紫色,內部組織變褐腐爛、倒伏;葉片受害,葉緣卷曲下垂,無光澤,葉色枯黃,后枯死。 重茬種植、高溫多雨,地下害蟲危害重的姜田發病重,土壤瘠薄,有機肥料不足,管理粗放,姜苗生長衰弱者發病則重。 (2)防治措施: A、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,防止土壤殘留病菌傳染。 B、冬翻土壤,深耕不耙、熟化土壤,加深耕作層,減少土壤中病菌數量。 C、結合整地打畦,增施奧農樂有機肥料,配方施用氮、磷、鉀肥和生物菌肥。每667米2均勻撒施高錳酸鉀0.5-0.7千克,殺滅土壤中殘存病菌,減少病源。 D、嚴格挑選姜種,后用300倍2.5%氟派酸+100倍天達2116浸泡姜種20—30分鐘,殺滅姜種所帶病菌,涼干后掰塊,掰口蘸草木灰后播種。 E、加強田間管理,姜畦畦面覆草、并及時適量追肥澆水,保持土壤濕潤,促進植株健壯,提高抗病性能。 F、貯種窖用500倍高錳酸鉀或150倍甲醛溶液細致噴施,嚴格消毒,徹底消滅窖內殘存病菌后,再存放姜種。 G、噴藥防治:出苗后,幼苗3片葉時,噴施1次200倍姜瘟凈+6000倍99%惡霉靈+1000倍大蒜油噴施、并灌根,促進姜苗健壯生長發育,提高抗病性能,防止病菌侵染。 (編輯:admin) |